美國箱就一定粗獷勁爆、英國箱就一定細膩綿軟嗎?
http://www.bcdcep.com.cn/ 來源:索蘭影音 關鍵詞:美國 一定 粗獷
作者:中尉
一些接觸音響時間不長的朋友,受一些文章或者身邊一些朋友的影響,形成了這樣一種印象:美國音箱粗獷有余細膩不足,適合聽搖滾看電影,英國音箱溫暖細膩,在表現古典人樂和人聲方面比美國音箱更加合適。
當然,這種認識和說法也不是毫無根據,更不能說它是無稽之談,至少從某些角度去看是有一定道理的,或者說某些品牌的實際表現也反映了此種觀點。
但當我們對美國箱、英國箱、歐洲箱(德國、丹麥、法國、意大利,etc.)等有了一個比較全面的了解后,就會發現自己先前的一些認識至少是不全面的,甚至是錯誤的。
前不久,在論壇上有這樣一個帖子,文中有這句話:“美國箱子講求高和低動態,看AV絕對爆,聽音HIFI的類型就欠奉,音樂文化決定音響文化,美國人喜歡聽爵士,搖滾;英國箱子講求突出中頻,犧牲2頭延伸,典型代表,L3 /5(中尉注:估計筆者是指LS3/5A)的先祖之類 至今大名在,更有眾多JS熱炒。”我人個部分認同那篇文章的觀點,比如AV和HIFI是可以兼顧的,但對于某些觀點,我認為至少是片面的、不完全的,就比如上面的這個觀點。
(當然,我對原作者所說的第2階段、第3階段要選擇哪個國家的品牌,也不甚贊同,但這個問題不在此次討論范圍之中。)
“美國人喜歡聽爵士,搖滾”。爵士、搖滾源起美國,但我們不能以偏蓋全,不等于“美國人喜歡聽爵士、搖滾”。京劇源于中國,雖然現在也在慢慢被世界觀眾接受、欣賞,但真正能理解京劇之美、體會其中意味的,當然還是是咱們中國人。但我們肯定不能說“中國人喜歡聽京劇”,相對于咱們國家龐大的人口基數,現在愛聽京劇的人太少了。
我自己是搞英語的,加之喜歡音響,也曾和我認識的美國朋友討論過此類問題,他們表示在美國喜歡古典音樂的人也并不在少數,在一些大城市尤其是美國東海岸的大城市,交響樂、室內管弦樂的演出也很多。美國人對搖滾的喜愛,和中國人差不多,肯定到不了“全民搖滾”的程度。而且在美國活躍的音樂種類有很多,每種音樂類型都有自己的擁躉。不喜歡爵士和搖滾的也并不是什么稀奇的事。
“美國箱子講求高和低動態,看AV絕對爆,聽音HIFI的類型就欠奉”,按我的理解,筆者的意思是美國音箱在HiFi領域的成就比較低,沒有什么拿的出手的東西。
但據我了解,就全球Hi-End市場來看,美國所占比重最大,品牌最多。Westlake、Eggleston、Rockport、Avalon、Wisdom、Revel、Wilson Audio、Martin Logan、Magnepan、Cello、凡爾登(我總是記不住這個牌子的拼寫)。。。。。。 這些品牌都是隨便想想就拿的出來的,如果拿出一個小時去想一想、仔細羅列,相信還有更多的品牌。
除了美國,歐洲各國都拿不出這么多的Hi-End品牌。
這些品牌有誰“敢”說它們不是HiFi箱?你可以說你不喜歡它們的聲音風格,但你絕對不能否認它們在HiFi領域中的地位。
上面說的是美國音箱的品牌情況,接下來說一說美國品牌自身的聲音風格。
對不少新朋友來說,說到美國音箱,似乎都有“AV爆、HIFI差”、聲音干澀不耐聽、低頻勁爆高頻凌厲的印象。尤其是說到美國品牌中的入門級產品,更是有此類認識。
應該說這種說法不是全錯,但肯定也不是全對。對于音箱,我們很難用某一類的聲音風格去把很多品牌都囊括進去,還是應該具體品牌具體產品具體分析。
很多朋友都知道有“美國聲”這種說法。美國音箱,聲音比較開揚,注重三個頻段的均衡,一般不會刻意的強調或者削弱某個頻段,高低頻兩端的延伸比較充分,較為注重各個聲部的層次感。大體上可以說這些是“美國聲”的基本性格。
但我們也要知道,“美國聲”里也有不同的風格,一般我們習慣于把美國品牌分為兩大類,“美國東岸聲”和“美國西岸聲”,而且這兩種聲音風格的差異也是相當大的。
大家都知道,首批美洲殖民者首先在美國東海岸定居,進而西進到達太平洋西海岸,形成現今美國的版圖。 可以說,美國東岸地區的文化受英國和歐洲大陸影響最大,而在美國人的西進過程中,隨著時間的推移和本土文化的形成,外部文化的影響力在逐漸減弱。因為工作關系,我對各國英語口音的區別比較關注,美國東西兩岸口音的差別,也能反映出這種文化的差異。直到現在,美國東西兩岸的生活中仍能反映出這種文化上的不同。
音響作為音樂文化的一種延伸,自然也不可避免地要受到文化的影響。“美國東岸聲”在某些方面比較偏近于英國聲和歐陸聲,中高頻比較細膩,聲音并非冷硬路線,而是更略偏暖厚風格。
比如Eggleston、Boston、Infinity、Westlake、Rockport,它們都屬于美國東岸聲,聲音明亮開揚但不失柔和細膩,對于音樂或者說古典音樂有很好的表現力,整體音色非常耐聽。
而“美國西岸聲”可能更靠近大部分新朋友理解下的“美國聲”,這些品牌不太強調那種細膩溫潤的聽感,聲底風格更加直白鮮明,聲音的顆粒感略粗,但也不失一種樸實大氣的氣質。
西岸聲中像JBL、Klipsch、MK、Electro Voice 這些品牌都是大家所熟悉的。
上面說了這么多,不知道那些朋友是否還堅持認為美國箱“音樂不好聽、不耐聽”。
其實寫這么多文字,無非是想表達我自己這樣一個觀點:對于音響器材的評價,不能大而化之,不能簡單的用一種結論去概括一批音響品牌,還是應該把具體某款產品拿出來去觀察、分析。
美國箱,即使只是一些普通的HIFI品牌,其入門產品中一樣會有對音樂有良好表現力、聲音耐聽的好產品。當然,我并不是說這些大品牌的入門級產品就都能拿來聽音樂,就像我對JBL ES30書架箱的一貫觀點,它確實不適合拿來聽古典、聽人聲。但不能因為ES30不適合,就大而化之的認為所有美國品牌低價位音箱都不適合。舉個實際例子:一對入門級的美國品牌的小書架箱,被英國《What HiFi》雜志評為五星獎項,它的音樂素質如何呢?我們都知道,《What HiFi》基本以英國本土品牌為主,不管是歐洲品牌還是美國品牌,它們評價的并不多。
當然,也會有朋友說:OK,按你的說法,一些美國品牌的入門音箱一樣能聽音樂,但是不是也可以說英國品牌的入門級有著更好的音樂表現呢?——因為大家一貫認為英國箱比美國箱更適于聽音樂。
對這個問題,我個人的答案是否定的。還是那句話,對器材的評論不能大而化之,還是要看具體品牌的具體產品。
這里對于英國箱和歐洲箱不再詳細討論了,或許以后有時間時,再動筆寫一篇《再談英國聲》、《再談歐洲聲》吧。